安顺学院附属中学

安顺学院附中2013届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作者: 时间:2012-11-01 点击数:

在学院的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指导和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关心下,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2012年高考我校再创历史佳绩:考生408人,一本上线34人,二本上线207人。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首肯。

一、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的亮点和反思

在2011年的高考备考中,我校多方听取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精心计划,科学备考,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采取措施,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2011年高考的备考过程中,我校改变了过去集体备课时间固定、单一的模式,以“凡考必备”为原则,通过采取一些行政会议安排、常规课程安排和考试安排等措施,为学科组多渠道、多方式、时间充足地进行集体备课创造条件。我们努力做到凡有考试都必须进行集体备课,主要研究本次考试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哪道题该重点讲评,怎样讲评等等,最后才能去上课讲评试题。为了督促各教师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学校教科处还专门制定表格让教师填写,并及时收集检查。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师深入探究考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法和考法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上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对高三周考命题、月考命题、监考和评卷工作的检查力度。

结合生源实际,加强训练,“以考补教”早已成为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1年的高考备考中,在学校教科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将这项措施落实得更深入、更加到位。在高考备考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备课组的出题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一轮复习时,我们的要求是重基础,要教会学生要得分,学生的试题得分率要在75%左右;二轮复习重拓展,要教会学生能得分,学生的试题得分率要在65%左右;冲刺阶段重反复,强调规范,要教会学生会抢分,学生的试题得分率要在80%以上。此外学校教科处指定专人通过收集备课组的考试材料,对每一次考试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通报。对于每一次考试指标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教科处领导要对备课组进行警告提醒,有必要的,领导还要直接对备课组长和教师进行谈话。另外,对于高三年级的每一科目考试,我们都安排有教科处的领导进行巡考,保证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和纪律性。这些举措更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学考试训练的质量。

(三)重视高三年级每一次考试后的总结反思工作。

在2011年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我校切实做到了对于高三年级的每一次统一考试,学校教科处都能通过表格的形式,统计出每个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位教师的平均分、各档次上线人数等各种数据,并能将几次考试的数据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科、班级、教师之间和教师自身的各项指标的差别一目了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在教师中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氛围。与此同时,每次统一考试后,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教科处的领导都能亲自组织参加年级组或备课组的总结会,认真听取各学科的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切实达到了“考一次,进一步”的效果。

(四)收集错题,建立错题库,重视对知识点、考点的反复训练。

在2011年高考的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求高三年级的各个备课组,安排专人负责收集了每次考试中主要的考点和学生错得较多或容易做错题,然后以三到四次考试为周期,分阶段将收集的错题重复印发给学生进行训练,再错就再练,如此反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已训练过的题的得分率,提高了备考的效率。

对于2011年的高考,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证明也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但是成绩与我们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针对2011年的备考,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我校今年高考虽然在本科上线方面取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但在一本上线人数方面却没有完成制定的奋斗目标,这说明我们的“培优”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如何提高尖子生人数,培养成绩突出的重点生要成为今后我校备考“培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最后冲刺阶段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使我们在最后备考信息的收集方面略显被动,对学生突破性提高有一定的制约,这是我们今后必须注意的。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及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有“缺腿”现象的学生较多,这也是我校学生成绩不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我校的文(7)班,高考总平均分超过文(8)班达10点多分,但二本上线人数却少于文(8)班,可见学生的“缺腿”较为普遍。因此教师整体素质的平衡发展、拉近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距离有待我们去努力。

二、2012届高考备考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稳定本科上线率为着眼点,以强化管理和有效开展各项教研工作为助推器,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争创2012年高考优异成绩。

(二)年级师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三共有科任教师50名,高中教学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占90%以上,其中有12位教师第一次带高三,教师间的业务素质层次差距较大。本届高三年级共有17个教学班,其中文科9个班,理科8个班,学生大概1200多人。本届学生为第一、二批次类学校进一步扩招后的第三批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且分化较为严重。2012届高考我校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三)备考复习安排。

备考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轮复习阶段,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初,重点是加强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留知识死角,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目标是大面积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两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每个知识点或模块的复习结束前都必须进行至少一次以上的相应测试。

第二阶段:二轮复习阶段,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初,重点是通过专题复习,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怎么考,考试怎么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答题的规范性,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阶段的复习中要求穿叉整体性、综合性的测试,并且要在次数和质量上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心态调整阶段。根据各科特点,加强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心态调整的指导。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解题速度,时间分配,心态调整。要求本阶段的考试强度、纪律要求不能放松,站好最后一班岗。

(四)复习备考的重点对策。

1.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高考备考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面对2012届严峻的备考形势,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对于2012届的备考工作我们将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将备考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分配到相关领导的身上。除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外,学校行政办公室要安排一名中层领导重点负责高三年级的各项协调工作,教科处要安排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高三年级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政教处要安排一名领导重点负责高三的纪律管理工作,总务处要安排一名领导重点负责高三年级的服务工作,这些负责领导直接对校长负责。总之我们要从重视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让从教学到学习,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纪律,让每一位相关领导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把备考中的各项工作做足、做细、做到位,向责任、向管理要质量。

2.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提高备考的科学性。在2012届的备考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在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次数和时间的同时实行“三个必须”,即:各学科分别在各章节知识点复习前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学科内的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周考、月考整合试题测试前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测试的内容;在讲评测试题前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统一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的拓展面。在“三个必须”的每个环节上,学校教科处将通过印发相关表格让教师集体备课时填写,然后通过上交检查来让备考的每个环节中都真正充分发挥出集体智慧的作用,提高备考的科学性。

3.重视教师对训练试题的整合工作,实事求是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具有本校组织的考试均采用自主命题的传统,面对基础薄弱的2012届学生,我们将进一步通过督促教师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择出好每一道题和每一套题,做到力求每一次考试都要考出我们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既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又增强学生迎接高考的信心。

4.以“老”带“新”,平衡发展。面对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教师,12位教师第一次带高三的严峻现实,在加上生源基础薄弱,如何均衡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这届高三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重点对策是以“老”带“新”。我们将让具有高考带班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与第一次带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结对子,形成互助小组,通过小组新老教师的互相听课、评课,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测试,班主任间的同步管理、互相补充、团结协作等形式获取教师之间、学科组之间和班级之间的共同平衡发展。

5.重视特长生的培养,为2012年高考添砖加瓦。我校的本届高三,教师队伍年轻化,普通生生源基础下降,要想稳定本科上线率,重视特长生的培养,提高特长生对高考成绩的贡献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校将进一步落实严抓特长生的各项措施,制定详细的特长生备考计划,规范特长生备考的各个环节,保持我校特长生高上线率的良好态势。在本届特长生的备考中,我们将从三方面着手抓好特长生的备考工作:一方面是抓好特长生的纪律管理,保持对特长生管理的高压态势,避免出现特长生不服从管理、难管理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对特长生的术科成绩进行全程监控,实行阶段性检测制度,对阶段性检测不合格的学生要给予警告谈话并多方位采取措施帮助其提高术科成绩;第三则是要狠抓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这项措施不仅落实在平时,更要落实在备考的冲刺阶段,在全区特长生统考结束后,我们将集中特长生成立辅导班,派遣专门的教师针对特长生的实际进行文化课的辅导,帮助他们迅速提高文化成绩,确保术科、文化双上线。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附属中学  管理部门:安顺学院附属中学办公室  邮箱:asxytsb@126.com  

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东段37号 邮政编码: 561000

电话:0851-33720158 ICP备案号:黔ICP09002237号-1